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如何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八位专家来出招

2023-06-02 17:1023150

“要聚焦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支撑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5月26—28日召开的亚洲低碳技术和创新大会暨第三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

此次大会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低碳技术创新、行业低碳转型等议题展开交流。

以合作交流推动亚洲碳减排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指出,全球近50年来的地表升温速度,超过20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而相比于1850年—1900年的平均温度提高2.5 ℃,则是近300万年都未曾出现过的事情。

“亚洲包括生态系统、人类系统、经济社会风险、人口流动、岛屿国家在内,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王金南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亚洲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与其相应的,是亚太地区碳排放的快速上升。数据显示,2021年亚太地区碳排放177亿吨,排放量占到全球的52%,位居全球第一。

“总体上看,亚太地区转向低碳的进展较为缓慢,碳强度仍保持在一定的高位。”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表示,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气候紧急情况最为紧迫的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快减排的速度。

王金南认为,减排开始时间越早,减排压力越低;低碳技术应用越早,边际减排成本越低,所需的总成本就越低,而零碳能源和低碳技术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措施。展望全球低碳技术,他认为亚洲在全球清洁能源供应方面存在发展优势。

“到2030年,全球预计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将达到6400亿美元,届时亚洲投资占比将高达80%。亚洲铝、镍、钴等主要工业原料资源禀赋优异,拥有世界清洁生产技术60%的制造能力,支持性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充足,且到2030年关键清洁能源技术工作岗位将增加到1400万个。”王金南认为,亚洲在产业投资、自然资源、生产制造、地区政策及就业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显。

如何推进亚洲碳减排工作?刘鸿鹏呼吁,将能源转型作为经济复苏的重点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将好的经验、技术和产品通过南南合作平台来促进实现区域协调。王金南同样指出,要加强亚洲绿色低碳技术合作与信息交流,共同促进亚洲低碳转型。

减污降碳协同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对于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指出,这宣告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现代化模式的兴起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的绿色繁荣。

他同时认为,若要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减污降碳是重要抓手。“要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建立健全减污降碳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并完善碳交易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同样认可这一观点。他指出,我国重大减排工程效果显著。截至2020年底,达到超低排放限值要求的煤电机组累计9.5亿千瓦,全面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非电行业污染治理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烟气排放达标率由52%提高至90%以上,6.2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重大减排工程、能源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显著,各项措施同样推进了二氧化碳协同减排。”贺克斌认为,迈向碳中和将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动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而减污降碳需要转变观念,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发展和减排之间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侯立安表示,实现“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密切相关,建立新的新型能源系统是核心之一。他指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要努力找到减污降碳协同路径,加强非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推进光伏组件的回收再利用,如发展退役产品循环再利用技术等。

发展氢能促进能源转型

“现在中国的工作重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包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中国在能源等领域亟须技术驱动绿色转型。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介绍,氢能是我国当前重要的能源发展方向,氢燃料电池能源转化效率目前可以达到80%以上。如何选取合适的制氢方式,对于氢能发展尤为重要。

“绿氢的生产,应当符合全生命周期低碳减排的要求,同时实现对废物资源有效利用,并对可再生自然资源有效利用。”他认为,将生物制氢技术推向规模化工业生产水平,要紧密围绕提高产氢效率、实现连续流产氢、完善规模化装备、获取廉价原料4个方向展开技术创新,并指出实现厌氧发酵高值化利用是规模化生物制氢技术未来的技术突破点。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科学家史蒂文·海姆伯格在主旨报告中分析了氢气的产生、氢能源有效利用途径及氢能如何在利用过程中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他表示,用好氢能需要关注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为用好氢能,需要在制氢、用氢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关注压缩、储存、输配氢气时的泄漏等问题。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打造“无废城市” 广州增城区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对于推动增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增城区高度重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和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工作,助力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0评论2023-07-03539

山东省安丘市着力提升固废危废三个能力建设
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安丘市聚焦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三个环节,着力提升固废危废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0评论2023-06-29655

广元市利州区扎实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今年以来,在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下,利州生态环境局坚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

0评论2023-06-28648

山东日照多元发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共建共享。山东省日照市以“无废城市”建设为重要契机,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形成一套具有日照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样板,助推日照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3-06-28632

云南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在线监管
近年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采取多种积极措施,持续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并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云南省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省平台)建成投运,对促进全省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0评论2023-06-28604

限价120元/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公开招标!
6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城市管理局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190万元,服务期2年,预计7月14日开标。

0评论2023-06-27645

桐柏县持续加强医疗废物帮扶指导工作
近期,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桐柏分局按照部门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医疗废物管理帮扶指导工作,督促全县医疗机构做好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开展帮扶指导,促进规范管理。为持续加强我县医疗废物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医疗卫

0评论2023-06-082022

山东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印发《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监督办法》),《监督办法》自2023年6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6月19日。据了解,生态环境部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包括以下事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相关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保

0评论2023-06-072003

美化乡村环境从治理生活污水开始
广东省吴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进行,该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0.43%,已完成2022年广东省下达的20项任务。生活污水科学合理治理是确保水源与土地资源安全使用、人居环境优美、老百姓健康与幸福指数提升的重要举措,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千万工程塑造美丽湛江乡村的重要一环。湛江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一直在

0评论2023-06-062077